寒潮來襲,低溫下血液循環(huán)減緩,尿酸溶解度降低,人體局部血液中的尿酸鹽結晶就更容易沉積,刺激關節(jié);再加上天氣寒冷,人們更傾向于吃高熱量、高脂肪、高蛋白質的食物,以抵抗寒冷,熱呼呼的火鍋、各類補湯,經過長時間燉煮,湯汁里都帶著大量嘌呤,這些全是誘發(fā)痛風的危險份子。
那么,隨著冬季氣溫、濕度、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,痛風人群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?
重點部位保暖
對于痛風人群來說,冬季是比較危險的季節(jié)。
痛風患者對外界的氣溫變化極為敏感,氣溫過低會加速尿酸鹽結晶的沉積,引起痛風的急性發(fā)作,痛風石也加速形成。寒冷還會加重血管功能異常而使關節(jié)炎癥更加嚴重,不易緩解。
所以,一定要注意保暖,特別是足部各關節(jié)、膝關節(jié)、手指關節(jié)等重要部位,更應該多加保護。
飲食把控要嚴格
冬季為了抵抗嚴寒,我們忍不住地想要吃肉,喝酒,飯量也會增加,偏向于吃辛辣的食物,攝入的油鹽及嘌呤過多,這些都給痛風人群帶來了極大負擔,為痛風發(fā)作增加了隱患。
特別是火鍋,火鍋有高嘌呤、高脂肪、高鹽三大特點,是痛風人群的危險食物。如果避免不了,一定控制住自己,必須先涮蔬菜類,再涮薯類食物,少吃大魚大肉,禁止吃海鮮鍋;火鍋桌上的啤酒、甜飲料也盡量別喝。
高尿酸血癥和痛風人群,本身飲食就需要特別注意,千萬別因為冬天寒冷,就放縱自己,以免引起痛風發(fā)作。
適當運動
很多人因為懼怕冬天寒冷,擔心凍手、凍腳,不愛出門,缺乏運動。
冬季,某些地區(qū)氣候寒冷人們衣著笨重、關節(jié)僵硬,應當選擇節(jié)奏緩慢、運動強度相對低的、持續(xù)時間較長的運動方式。運動中感到身體開始發(fā)熱,微微出汗即可。上午的9點至11點和下午的2點至4點為最佳運動時間。冬季每周運動次數(shù)應當適當減少,但一天中的運動時間可以適當延長。例如春秋區(qū)間一周運動3至5天,每次運動時間1~2小時;冬季則應減至2到3天,每次運動時間適當延長到1.5~2.5小時左右。
對于有痛風石,關節(jié)功能障礙的痛風者,注意不要劇烈運動,以免損傷關節(jié)。
保證飲水量
冬天天冷,運動少,出汗也大幅度減少,飲水需求減少,很多患者也就忘了喝水,這樣肯定是不對的。
每天還是要盡量喝 2L 以上的水,保證尿量在 2L 左右。尤其是痛風人群,更要注意保證飲水量。
遠離潮濕陰冷的環(huán)境
冬季北方天氣干冷,南方也潮濕陰冷,痛風者要保持自己的居住、辦公環(huán)境溫暖舒適,維持空氣清新,以免因受涼和血液循環(huán)不暢,而引發(fā)痛風急性發(fā)作。如果辦公環(huán)境陰冷潮濕無法避免,就要通過多種有效措施來保護自己,比如空調、電暖氣、防寒服等。
防止合并癥的加重
高尿酸痛風人群一般都有一種或幾種合并癥,比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腦血管疾病,這些疾病在冬季容易發(fā)作及加重,反過來也對高尿酸痛風的控制不利。所以,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并發(fā)癥,按時吃藥,定期檢查。
常規(guī)檢測尿酸值
高尿酸痛風是慢性代謝性疾病,不可能短平快的解決,痛風人群更需長期堅持降尿酸,并將血尿酸長期維持在達標范圍內;也要及時監(jiān)測尿酸值,根據(jù)檢查結果調整降酸方案、生活作息及飲食情況。
沒痛風石的痛風朋友,最好把尿酸長期控制在 360 μmol/L 以下;有痛風石的,需要控制在 300 μmol/L 以下。
各位風友想要在冬季避免痛風的反復折磨,除了在生活和飲食上多多注意,更重要的是要及時進行專業(yè)、正規(guī)的降尿酸,可以掃碼添加下方微信,讓我們一起做好高尿酸的健康管理。